我的课堂我的先生 | 海淀法官钟晓讲述民事执行实务——《民事程序法》最后一堂课

  • 供稿人:曾心怡、王珊珊
  • 发布者: 韩彬
  • 创建时间: 2018-05-28
  • 929

        2018年5月23日,是《民事程序法》的最后一堂课,主讲唐素琴老师特别邀请了海淀区基层人民法院执行局钟晓法官就“民事诉讼执行问题”这一主题,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为同学们带来民事诉讼执行的知识大餐。

 

        钟晓法官从事基层执行工作近三十年,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执行工作有自己独到的体会和见解。钟法官结合自身的办案经历,着眼于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及配套的司法解释,分别就民事诉讼中的执行条件、执行程序、执行内容以及近三十年来基层法院执行工作的发展变化等四部分内容详细展开讲授。钟法官传递的知识量之多、信息量之大,需要同学们结合唐老师在此前《民事程序法》课堂中所教授的内容,反复咀嚼,不断消化。

        钟法官为人幽默、平易近人。在讲授过程中,钟法官接地气的讲授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引发了同学们对于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各种社会现象的法律思考。同学们在思想火花的激烈碰撞下,提出了诸多感兴趣的问题,问答环节甚至出现了争先向钟法官请教的火爆场面。同学们分别就我国子女探视权、特定物返还、迟延履行利息、优先受偿权等相关问题向钟法官提问,钟法官一一认真为同学们解惑,其专业、详细、深刻的解答让同学们醍醐灌顶。同学们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在钟法官的帮助下得以更专业、更长远地看待、面对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民事法律问题,同学们纷纷表示,钟法官是位很有人格魅力和人情味儿的法官,通过钟法官深入浅出的讲解,对于原本以为高高在上、触不可及的法院执行工作有了真实、真切的了解,同时,对于《民事程序法》这门课程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收货颇丰。

 

        最后,唐老师在总结时说道:“民事程序法是一门实践的学问,程序法不仅仅有着为实体法服务的‘服务价值’,也折射着我国法治的发展进程,程序法的进步直接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进步。我们相信,在钟法官这样的法律人持之以恒的坚守和兢兢业业的付出下,国家的民事程序以及整个司法秩序将得到更好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