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入学考试《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及参考书

  • 发布者: 李琼
  • 作者: 李琼
  • 创建时间: 2016-08-01
  • 1598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

本《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创新管理专业政府管理与治理机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公共管理学是政府管理与治理机制研究方向的基础理论课程。要求考生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公共管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清楚公共管理学发展和演变的轨迹;运用所掌握的公共管理学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00分,试卷包括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四类题型。

三、考试范围与要求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考试内容:

公共管理、公共行政、公共部门、公共物品、治理、善治、行政国家的基本概念;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公共部门管理研究发展过程中依次出现的三种研究途径和范式;公共管理范式的基本特征;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公共管理各种理论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代表观点及其发展;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管理实践;转型时期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

考试要求:

1、掌握公共管理、公共行政、公共部门、公共物品、治理、善治、行政国家的基本概念;

2、理解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划分方法和供给方式;

3、理解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相似之处和差别;

4、理解公共部门管理研究发展过程中依次出现的三种研究途径或范式;

5、掌握公共行政理论的初创(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美国进步时代的公共行政改革、古典时期的公共行政与新古典时期的公共行政)、公共行政理论建构(怀特的系统化公共行政理论、古利克和厄威克的科学化公共行政原则、福莱特的动态化公共行政理论)以及公共行政理论的转型(西蒙的批判与公共政策学派的出现、“西沃之争”、新公共行政学)。

6、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包括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以及新公共服务理论。

7、掌握凯特尔归纳的公共管理途径的特征;

8、掌握并理解公共管理学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9、理解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征;

10、了解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11、了解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管理实践;

12、理解转型时期我国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政府管理面临的挑战以及我国政府管理的创新。

第一章 公共组织理论

考试内容:

公 共组织概念;公共组织、第三部门与私人组织的差异;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公共组织的类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形式;科层制的背景、特 点、内容、优越性和局限性;我国政府组织的纵、横结构;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权力的来源、运行和组织授权;组织冲突与协调;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公共 组织的生态环境;公共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因素;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考试要求:

1、理解并掌握公共组织的概念;

2、理解公共组织、第三部门与私人组织的差异;

3、掌握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4、理解并掌握公共组织的三种分类标准及其内容;

5、理解管理层次、管理幅度及其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

6、了解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形式;

7、掌握科层组织诞生的背景、科层制的基本特征、科层制方法的主要内容以及传统科层组织的缺陷与困境。

8、了解我国政府组织的纵、横结构;

9、理解并掌握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

10、理解权力的来源、运行和组织授权;

11、理解组织冲突的三种形式、组织协调的类型、组织合作模型的主要特征及其作用;

12、理解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关系理论中的X理论和Y理论、公共行政人员行为方式的三种基本模型、公共选择理论与组织行为;

13、了解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

14、掌握公共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因素;

15、理解并掌握公共组织的生命周期、变革过程和变革趋势。

第二章 政府改革与治理

考试内容:

治理理论的研究途径:政府管理、公民社会和合作网络;网络治理的新特征;网络治理的实践类型:全球治理、民族国家的治理和社区治理;网络治理的多重困境;当代西方政府改革;转型时期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

考试要求:

1、掌握并理解治理理论的三种研究途径;

2、掌握网络治理的新特征;

3、理解网络治理的三种实践类型;

4、理解网络治理的多重困境;

5、了解当代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的概况、特点、背景和原因;

6、掌握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7、理解治理的新模式;

8、理解并掌握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基本取向(或“新公共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

9、理解对以“新公共管理”取向为特征的西方政府改革运动的评价;掌握“新公共服务”模式的基本内容及特征;

10、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机构改革历程;

11、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机构改革的成就、经验和教训;

12、理解我国政府改革的新趋势。

第三章 政府间关系

考试内容:

政府间关系的概念;国内外政府间关系研究的现状、成就和不足;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演进;西方政府间关系的模式:拉焦尔模式、赖特模式、罗斯构想、松村岐夫模式和罗茨模式;西方政府间关系发展的新趋势——网络模式;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与改革。

考试要求:

1、掌握政府间关系的概念;

2、了解国内外政府间关系研究的现状、成就和不足;

3、了解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演进;

4、理解并掌握西方政府间关系的模式:拉焦尔模式、赖特模式、罗斯构想、松村岐夫模式和罗茨模式;

5、理解西方政府间关系发展的新趋势;

6、了解中国政府间关系的传统模式:等级控制模式;

7、理解并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间关系等级制结构的变化、地方分权改革和横向联系的扩展;

8、理解并掌握我国政府间关系进一步调整的必然性和措施;

9、理解我国政府间关系的未来走势——网络模式。

第四章 政府作用

考试内容:

物 品的特性、基于物品特性和提供机制的政府角色分类;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行为的一般模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政府职能;现阶段我国政府角色定位的缺陷;转 型时期我国政府角色合理定位的思考;转型时期我国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强化;政府失败问题的提出;政府失败现象的表现、类型与成因;政府失败的纠正及防范; 政府失败论的启示。

考试要求:

1、了解关于市场经济下政府作用的争论;

2、了解物品的分类和特性;

3、理解基于物品特性和提供机制的政府三种基本角色;

4、理解并掌握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行为的一般模式;

5、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政府职能;

6、理解现阶段我国政府角色定位的缺陷;

7、理解并掌握转型时期我国政府角色合理定位的思考;

8、理解并掌握转型时期我国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强化;

9、了解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尤其是公共选择学派和政策分析学派的政府失败论和非市场缺陷论;

10、理解政府失败现象的表现、类型与成因;政府失败的纠正及防范;

11、理解政府失败理论对于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政府职能等方面的启示意义。

第五章 公共政策

考试内容:

政策科学的形成;政策科学自身“范式”及特征;政策科学的演变;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公共政策的性质及功能、种类,公共政策的目标和手段;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过程及决策方式;我国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的优化。

考试要求:

1、了解政策科学的形成、政策科学的演变,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理解并掌握政策科学自身“范式”及特征;

3、掌握公共政策的性质及功能、种类,公共政策的目标和手段;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过程及决策方式;

4、理解并掌握我国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的优化。

第六章 绩效管理

考试内容:

公 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兴起;绩效、绩效评估、绩效管理的概念;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类型;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意义;绩效评估的目标、途径和制度安排;绩效评估的 信息系统;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程序、方法和技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面临的困难,改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途径;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推 进我国绩效评估事业的措施。

考试要求:

1、了解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兴起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意义;

2、掌握绩效、绩效评估、绩效管理的概念;

3、掌握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类型;绩效评估的目标、途径和制度安排,绩效评估的信息系统;

4、理解并掌握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程序、方法和技术;

5、理解并掌握公共部门绩效评估面临的困难,改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途径;

6、理解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推进我国绩效评估事业的措施。

第七章 人力资源管理

考试内容:

从 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精神);传统政府人事管理理论及模式的特征及局限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 论及模式的兴起;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我国公共部门的推广;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形成与特点;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我 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转型时期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主要内容;加快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步伐。

考试要求:

1、了解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到当代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革命性转变过程;

2、理解人力资源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精神);

3、了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模式的兴起;

4、理解并掌握传统政府人事管理理论及模式的特征及局限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5、理解并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我国政府人事管理实践及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产生的影响;

6、理解我国人事制度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到当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呈现的发展趋势;

7、了解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形成与特点;

8、了解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9、掌握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

10、了解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主要,理解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措施;

11、掌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12、理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新观念;

13、掌握现阶段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14、理解加快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第八章 公共经济管理

考试内容:

公 共部门经济学的概念;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学科基础:基本假设——“经济人”、支撑学科——福利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基本流派——公共选择理论;公共财政管理 的概念、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公共财政管理在公共管理诸领域的重要地位;公共预算管理的内涵、基本模式和预算过程;公共收入管理:税收管理、政府收费管理 和公债管理;公共支出管理的基本目标、内容;公共支出管理的两个方面: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管理;转型时期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完善。

考试要求:

1、了解公共部门经济学概念、学科发展;

2、理解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学科基础:基本假设——“经济人”、支撑学科——福利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基本流派——公共选择理论;

3、掌握公共财政管理的概念、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4、了解公共财政管理在公共管理诸领域的重要地位;

5、掌握公共预算管理的内涵、基本模式和预算过程;

6、掌握公共收入管理:税收管理、政府收费管理和公债管理;

7、掌握公共支出管理的基本目标、内容;公共支出管理的两个方面: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管理;

8、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沿革;

9、理解并掌握目前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第九章 第三部门管理

考试内容:

第 三部门的概念;第三部门研究的兴起及研究视野: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第三部门研究的主题和方法;西方第三部门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及面临的问题;西方国家公共服务部门改革的做法及经验;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方向。

考试要求:

1、掌握第三部门的概念;

2、了解第三部门研究的兴起及研究视野、研究主题和方法;

3、了解西方第三部门的发展,理解西方第三部门所起的作用及面临的问题;

4、理解西方国家公共服务部门改革的做法及经验;

5、了解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理解并掌握我国第三部门所起的作用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理解并掌握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方向。

第十章 战略管理

考试内容:

私营部门战略管理的演进;私人部门战略管理研究的十大流派及对十大流派的综合分析;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的兴起的背景、形成和发展新趋势;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学科的研究主题;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的评价;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的意义。

考试要求:

1、了解私营部门战略管理的演进;私人部门战略管理研究的十大流派及对十大流派的综合分析;

2、了解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的兴起的背景、形成和发展新趋势;

3、理解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

4、了解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学科的研究主题,理解对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的评价;

5、了解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的意义。

第十一章 公共管理伦理

考试内容:

伦 理、公共管理伦理的概念;公共管理伦理与个人伦理的原则区别;公共管理伦理的构成;公共管理伦理的思考方式和类型;公共管理伦理的功能;责任、公共责任的 概念;公共责任的内容;官员问责制;构成负责任行为的要素;现阶段我国公共管理伦理失范的表现,加强我国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合理有效的公共管理伦理 体系的形成。

考试要求:

1、掌握伦理、公共管理伦理的概念;公共管理伦理与个人伦理的原则区别;公共管理伦理的构成;公共管理伦理的思考方式和类型;公共管理伦理的功能;

2、掌握责任、公共责任的概念;公共责任的内容;官员问责制;构成负责任行为的要素;

3、理解并掌握现阶段我国公共管理伦理失范的表现,加强我国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

4、理解合理有效的公共管理伦理体系的形成。

第十二章 政府工具

考试内容:

政 府工具研究的演变和趋势;政府工具研究的框架和主题;政府工具研究的途径;政府工具研究的意义;当代政府治理的新工具:市场化工具(民营化、用者付费、合 同外包、特许经营、凭单制、分散决策、放松管制、产权交易)、工商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战略管理、顾客导向、标杆管理、流程再 造)、社会化手段(社区治理、个人与家庭、志愿者服务、公私伙伴关系、公众参与及听证会);新治理工具在我国公共管理中应用的实践;正确认识和看待新治理 工具在我国公共部门管理中的推广和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政府工具研究的演变和趋势;政府工具研究的框架和主题;政府工具研究的途径;政府工具研究的意义;

2、掌握并理解当代政府治理的新工具: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

3、了解新治理工具在我国公共管理中应用的实践;

4、理解并掌握新治理工具的作用和局限性;

5、理解并掌握新治理工具的应用机制、条件和范围;

6、理解新治理工具在我国公共部门管理中的推广的主要形式及其主要内容。

四、主要参考书目

  1.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 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4. 罗伯特·B·登哈特、珍妮特·V·登哈特,《新公共服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   罗伯特·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