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管学院教工党支部召开全体党员大会

  • 发布者: 于洋
  • 创建时间: 2025-10-22
  • 9

  2025年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学院)教工党支部在中关村校区青年公寓7号楼召开了全体党员大会。会议的主题涵盖师德警示教育、中国共产党党徽党旗条例解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主题党日活动。此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形式,由教工党支部书记梁洪力主持。

  梁洪力组织学院全体教职工专题学习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国科学院大学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及违反十项准则的典型案例剖析。他重点围绕政治坚定、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等维度,重温了政策明确的不可触碰“红线”,尤其强调不得在教育教学中发表错误言论、不得从事学术不端行为、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等具体要求。为强化警示效果,他详细介绍了2021年以来教育部曝光的7批18起高校教师违反“十项准则”典型案例,涉及经费违规、学术不端、性骚扰学生、发表不当言论等情形,使全体教师深刻认识到师德失范的严重后果。

  学院党总支组织委员殷宗萍带领全体成员深入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徽党旗条例》,内容涵盖党徽党旗的构成要素、通用规格、适用场景及禁用范围。会议强调,党徽党旗的配备必须严格遵循“一党委一党徽、一支部一党旗”的标准,切实规范使用行为,坚决维护党徽党旗的尊严。

  教工党支部统战委员关欣组织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内容。她系统阐释了该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的深刻内涵,从历史沿革、政策演进和实践要求三个维度展开分析:我国民族政策经历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族平等”、改革开放时期的“共同繁荣”到新时代“共同体意识”的持续深化。结合先秦时期、魏晋南北朝及宋元至明清三次大规模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关老师强调,各民族须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理念,在文化传承中深化对中华文明的高度认同。她提出应通过历史教育铸牢集体记忆根基,依托文化活动促进民族交往交融,实施差别化政策助力民族地区发展,并着力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

  在“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主题党日活动中,支部第二党小组组长徐艳茹立足专业视角,围绕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内容进行深入解读,重点剖析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该计划从“把握机遇、创新发展、赋能产业、安全治理”等13个方面提出13项倡议,包括推动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国际标准共识、加强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等。她立足学院学科特色,提出将人工智能与人才培养、科研选题结合等创新思路,如在课程中嵌入人工智能治理模块、探索“人工智能+公共管理”等交叉研究方向,号召教师们把握技术变革机遇,为我国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争取话语权与规则制定权贡献力量。

  党总支书记邢丽在总结讲话时指出,师德师风相关文件精神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徽党旗条例等内容虽多次学习,但需常抓不懈,因为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小问题,不在意或处理不当可能引发变成大问题。她指出,关于科研经费的使用,要确保每一笔账目都能摆上台面,避免为图省事改变报销事由。关于学术规范与师生关系,她建议教师在成果署名、任务分配中要与学生加强沟通,减少误会,避免矛盾积累。会上通报了学院近期工作进展,她强调,学院的发展离不开每位教师的努力,希望大家以此次学习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规范职业行为,共同推动学院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工作再上新台阶。

  此次党员大会主题鲜明、内容务实,既筑牢了教师的纪律意识与政治素养根基,也为后续工作规划了清晰行动坐标。全体教师纷纷表示,必将学习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恪守师德规范与政策法规,以昂扬姿态深耕教育事业,为学院高质量发展与国家人才培育事业倾注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