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管学院刘继安教授日前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

  • 发布者: 于洋
  • 作者: 张盖伦(科技日报)
  • 创建时间: 2021-12-24
  • 3693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刘继安教授接受了《科技日报》记者采访。在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2.0基地名单背景下,刘继安教授基于自身多年创新人才培养相关研究,回答了记者关于如何甄别出拔尖人才,如何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的提问。

  刘继安教授认为拔尖人才的定义并非是单一维度,批判性思维、创新创造能力、领导力、不怕失败的探索精神、自信心、心理韧性等都属于拔尖人才的关键品质。同时,“拔尖,不仅在于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还在于拥有强烈的学术兴趣、坚忍不拔的精神,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探索创新的品质,以及心怀家国天下的博大情怀。”

  “拔尖计划”1.0聚焦在基础学科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培养了一批以学术为志业的优秀人才。但是在“拔尖计划”施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不够、人才的甄别和筛选机制有待完善、课程的数量与挑战度需要深入研究、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尚未建立等。

  刘继安教授分享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本科毕业生盛男同学的求学故事。2015级化学专业的盛男同学,修读了物理学双学位,曾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基于科研兴趣,他在多个课题组都参与过科研实践工作,目前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国科大宽松的专业和选课政策以及本科生科研训练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空间,帮助他们获得学科交叉融通的能力。

  “拔尖人才是国家的战略资源。” 但是到底怎么做,才能培养更多满足国家战略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这不是一个能简单回答的问题,需要更多深入扎实的研究与探索。她建议学校可以给“拔尖计划”的学生多提供一些多学科融通课程,帮助他们学习和了解不同学科范式。这样的课程设计起来非常难,需要不同院系老师的投入,特别需要智慧有效的组织协调。刘继安教授也分享了先发国家的一些优秀经验。

 

  本文节选自《科技日报》2021年12月16日,第06版, 原标题为《回应“钱学森之问”,“拔尖计划”仍需努力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