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咨询院”)在六年多的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实践中,按照服务决策的要求,从智库专业化起步,到智库建设科学化发展,直至水到渠成走向智库建设的学科化,凝练出了智库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范式,并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高端智库建设之路。为此,《智库理论与实践》围绕“智库科学”的概念和智库研究的内涵、“智库科学与工程”学科与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关系、传统研究机构向智库转型的关键、学术探索与智库研究任务相互贯通的研究环境构建,以及战略咨询院发展愿景及战略目标等方面的问题,对战略咨询院潘教峰院长进行了专访。
作者简介:吕青,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研究馆员。
专家简介:潘教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公管学院院长,国务院研究室与中国科学院共建的中国创新战略和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主任。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副会长,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科技评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科学和技术战略研究与培训中心理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战略、创新政策、智库科学与工程。先后主持 60 余项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部门的决策咨询、政策研究、战略研究重大和重点课题,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决策咨询成果和理论成果。如具体组织了《创新 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科技发展路线图战略研究与系列报告出版。参加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新兴产业规划战略研究和编制,科技体制改革研究、政策法规制订和文件起草。原创性提出智库研究基本逻辑体系、DIIS-MIPS 双螺旋法、“智库科学与工程”学科。主笔的研究报告、政策建议和学术文章 200 余篇,合著和主编专著 10 余部。
问: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背景下,中国科学院支持国家决策的组织形式和机制有哪些变化?战略咨询院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答:中国科学院被称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计划和重大科学技术决策提供咨询,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一同发挥思想库的功能。2015 年 11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中国科学院被确定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 10 家第一类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之一,并明确试点的重点任务是建设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它将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高端智库的定位和功能明确下来,其重大意义体现在制度安排、功能实现和研究内涵等层面上。
从制度安排来看,传统的智库功能开始转变成为一种制度性的安排,这要求智库更有目的、更有意识地在整个决策体系中发挥自己的功能、作用和价值。在“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的指导下,战略咨询院作为中国科学院开展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的综合集成平台,逐步建立起直接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提供服务的决策咨询机制,为更好地发挥科技智库优势特色提供了制度保障。
从功能实现来看,我们与决策部门的对接渠道更加畅通、对接机制更加完善,直接服务内容更加丰富,这对智库提供更加专业性、前瞻性、综合性的咨询建议提出了更高要求。依托战略咨询院,中国科学院与国务院研究室共建了中国创新战略和政策研究中心,开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针对性、战略性、储备性创新战略和政策问题研究,直接服务国务院宏观决策。
从研究内涵来看,高端智库建设要求我们更加注重与现实问题对接,与决策需求对接,不但要提供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战略性的建议,还要有新观点、新思想,在对智库问题充分解析的基础上,融合专家意见,结合主客观分析和判断,最终能够提供一套系统的,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问:作为我国和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智库研究的领军人与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贡献者,您在近年来的智库建设中有哪些独到的体会?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您是如何面对和解决的?
答:我认为当前智库建设,有两个问题亟需解决:一是对智库的概念、内涵不够明确,容易混淆;二是智库建设的观念需要转变。
首先,很多学者、研究人员对智库研究、智库产品和智库科学等一系列概念内涵不明确。智库研究的核心在于如何将学术研究到政策实施有机贯通起来。学科研究工作者通常运用学术理论的思维和视角看待宏观问题,不擅长也容易忽视政策性实践思考,缺乏可行性的判断;以往的政策研究者又大多缺乏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厚实学术基础,政策建议缺乏科学依据和学术支撑,缺乏思想和理论上的创新。智库研究希望将学术研究到管理研究,再到政策研究、决策咨询,有机结合贯通起来,解决“几张皮”的问题。
从决策视角看,智库提供的决策咨询产品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数据、知识类,是对现实情况(数据)进行基础性的分析;二是调研、信息类,通过调研得到实证信息,综合情况对其进行分析;三是思想观点类,提出新观点、新想法、新思维或者新判断;四是解决方案类,基于新观点,结合主客观分析提出富有实践性的系统解决方案。未来,我国智库建设中要想改变过去为社会普遍诟病的“库” 多“智”少的印象,首先就要对智库建立清醒的认知,相关概念的明确必定是第一步。
从全球意义上讲,“智库科学”这个概念确实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要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智库必须要走科学化发展的道路,在问题导向、证据导向、科学导向下,探索建立智库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范式。战略咨询院在过去的六年间,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智库DIIS 理论方法、智库双螺旋法,以及智库双螺旋法的“十个关键问题”和“四层模型”,这能够促进智库研究从经验式向科学化、从零散式向系统性、从随机式向规范性、从偏学术型向学术实践型、从静态向稳态、从学科单一向融合贯通转变,为加快“智库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推进智库建设从专业化走向科学化、再走向学科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引。
其次,观念的问题始终是智库建设中的一大困难,现如今已经有很大程度的扭转。在高端智库建设的背景下,战略咨询院从研究所到智库的转型已经初见成效,内部研究人员对智库“从专业化起步到科学化发展,再到走向学科化”的路径非常认同。从价值标准看,研究的重点逐渐聚焦到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上,聚焦到关系民生福祉的重要问题上,聚焦到决策急需的迫切问题上。从研究方法看,研究愈发注重客观分析与主观判断相结合,旨在推出有思想分量、价值含量、对策质量的高水平成果。向外看,从中国科学院内部到社会各界,对智库和战略咨询院的认识也在交流和合作中不断增强。我认为观念的转变不能仅仅依靠教育或者引导,要用事实、成果以及产品影响力让各界认识到智库的价值和重要性、独特性。
问:您最近提出建设“智库科学与工程”学科,这在我国尚属首次。可以预见,这将对我国智库科学研究与智库人才培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请您谈谈智库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设立与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关系如何?
答:智库科学与工程学科设立与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具有密切关联、相辅相成的重要关系。国际国内的重要智库和科学家都十分重视方法的创新,产生了许多新的理论、方法、工具,例如运筹学、系统论、优选法、统筹法、博弈论等都能够被有效运用于解决智库问题。在这些理论方法的基础之上,我们从整体性、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了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智库科学与工程。
智库科学与工程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事业的产物。我国智库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党和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具体要求,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都是我国在学术研究、政策研究、相关领域研究上有深厚积累和各自优势的单位,能够为新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来自国家各部门和研究组织的巨大优势支撑。
智库科学与工程也是学科交叉发展的要求。智库研究是“最高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智库问题是大综合、大交叉的问题,它与单一学科领域的研究有所不同,具有跨学科、交叉学科属性;也与单一学科内不同分支的交叉有所不同,需要多学科之间的融合汇聚研究;也与管理科学、政策科学不同,需要深刻揭示智库问题所涉及领域的规律和机理。智库研究有自己的特定对象、范畴、特征,能够形成一门新的学科,从而以学科为阵地,推动理论、方法、体系的完善和人才的培养。
智库科学与工程更是实践经验的凝练。长期以来,对于智库问题的研究始终没有统一的研究范式,过去智库学者大都是从自身学科基础出发解决问题。智库 DIIS 理论方法是我在组织中国“面向 2050 年科技发展路线图”的研究中总结经验、归纳提炼得到的,始终贯通问题导向、证据导向、科学导向,在收集数据、揭示信息、综合研判到形成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不断循证、反复迭代。我国新时代科技发展,需要更多像科技发展路线图这样的大规模、多团队作战的智库研究,以提供科技领域的前瞻预测、战略部署、中长期规划、政策制定方面的解决方案。智库科学与工程学科能够在这样的一系列实践中形成发展,也能促进大规模的智库研究形成工程化的组织体系,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问: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可能促使一些研究机构以发挥智库功能为重心、专注于满足国家决策需求,这种工作重心的调整会对研究所原有学科发展布局带来怎样的影响?战略咨询院这几年来研究领域有拓展吗?使命的变化会导致原来的学科被削弱吗?
答:在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要求下,智库开始实现转型发展,这不单单扩展了战略咨询院的研究领域,更是对我们的一次重新构建。
转型是对使命的重构。战略咨询院过去以学科研究为基础,以学术研究为使命,转型后开始以决策咨询为第一使命。这种变化反而极大增强了学科的发展,形成了若干新的领域方向,如科技战略、科技规划、科技立法、技术治理、产业科技创新研究,特别是源于实践真问题的研究原创性地开辟了智库理论与方法这一新的研究方向和学科增长点,实现了以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支撑决策研究。六年多来战略咨询院共承担国家、中科院、地方等研究项目累计 2000 余项,这些任务都是“真”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是决策者真正关心的问题,我们真正做到了“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
转型是对观念的重构。转型推动改变了过去以跟踪模仿为导向的观念,避免了“跟着国外跑”的问题,在决策需求的指引下,逐步转变为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观念,有意识地关注实际问题,从实际问题中凝练学术问题。学术探索与研究任务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相互贯通的。战略咨询院正在努力构建一个立体多维的研究环境,推动学术问题研究到实践问题解决的实现,同时以实际问题引领学术问题的发现。
问:智库研究是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您对战略咨询院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是什么?
答:结合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战略咨询院将继续坚持“强核心,大网络”的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格局,努力构建高水平复合型研究团队,形成智库专业人才梯队。
首先,整体队伍结构上要复合。人才队伍结构要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主要方面。60%的人员应该熟悉自然科学各领域,例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40% 的人员应该熟悉社会科学领域,例如经济学、法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
同时,希望个体的知识结构要复合。希望个人具有复合的知识背景、思维能力和研究方式,既可以完成基础研究的工作,同时也能完成深度综合的任务。对于有潜质的人才,希望激发其内在动力,在“专精”的基础上“广博”起来,使其具有跨学科、跨领域,融会知识、拓展研究的能力,培养成为一个智库型的人才。
战略咨询院依托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成功实践,获批教育部“高端科技智库人才培养”专项,战略咨询院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共建设立“智库理论与方法”特色方向,这是国内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智库学科建设上的首创之举。我们首次提出建设“智库科学与工程” 的特色学科,注重吸纳具有自然科学、技术工程等知识背景的人才,能够以定量分析开展情景分析、政策模拟、不确定性分析、网络分析等;同时培养具有管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人才,能够关注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法律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激发其跨学科、跨领域研究的潜力。同时,我们从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财政部等政府决策部门和国内著名研究机构、智库机构聘请三十多位政策专家、战略专家作为战略咨询院特聘研究员,他们具有参与实践和决策过程的丰富经验。将经验丰富的专家和经过学术训练的青年相结合也是当前的培养路线。
问:作为国家高端新型特色科技智库的代表,战略咨询院未来的发展愿景和战略目标是什么?
答:战略咨询院始终坚持“学术为基、文理交叉、理实融通、咨政为本”的办院方针。学术为基,即学术是智库研究的基础,以高水平学术研究支撑高质量决策咨询研究;文理交叉,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在智库研究中高度交叉;理实融通,咨政为本,要求理论和实践要很好地融会贯通,要关注解决实践当中的真问题,为政策提供系统、完整的解决方案,同时从解决真问题当中不断地汲取营养,发展理论方法。我们的使命愿景是“观大势谋创新,察国情提良策,建设一流科技智库,成为全球科学技术和创新发展政策思想引领者”,我们不仅要建设世界范围内具有独特优势的智库,还肩负着产生新思想、新理论、新学科的使命。“智库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提出,毫无疑问在全球都是独特的、领先的。一方面可以为智库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论支撑;另一方面可以为智库人才培养提供知识体系,使得智库真正成为服务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总之,战略咨询院未来要继续坚持做一个具有独特性、开创性、引领性的智库,汲取国内国外其他智库的成功经验,扎根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成为有坚实的学科根基、丰富的研究领域、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影响力的成果的高端科技智库。
问:您对《智库理论与实践》推动我国智库建设方面有哪些建议?
答:《智库理论与实践》是专门从事智库研究的期刊,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共同探讨、深度交流对智库的认知的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智库建设实践走到今天,期刊有必要引导对智库的基本概念、基本问题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从经济社会中的重大问题研究中积淀升华带出一些智库研究前沿方向,不断提升智库期刊的价值,助力智库学术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
本文转自“智库理论与实践”公众号2022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