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堂我的先生|记李真真研究员的《科研伦理》

  • 供稿人:周轶男
  • 发布者: 李琼
  • 作者: 李琼
  • 创建时间: 2016-11-28
  • 975

2016年9月至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李真真研究员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为参加集中教学的研一新生开设《科研伦理》课程。

李真真自1986年在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任职以来,同时兼任了若干社会职务,分别为科技部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的专家职务,《科学与社会》 常务副主编,以及国际科学理事会(IAC)科研诚信分委员会成员。针对现今出现的大量科研伦理问题,在该领域出版了一系列的论著,如科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技术政策的伦理维度,高技术发展报告》等等。论著之外,还承担着多个科研领域重大科研项目的主持工作,如主持中国科学院学部的学部道德与科技伦理研究项目、科技伦理问题研究项目等等,具有丰厚的学术功底和卓越建树,为科研伦理学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理论贡献。

科研伦理是科研人员与合作者、受试者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科研行为的基础。科研人员须对自己的科研行为负责,科学家的箴言录里充溢着对科研伦理的捍卫与坚守。科研伦理渗透到科研行为的方方面面,是科研人员完成其使命的基本底线和社会责任,因此科研人员自然成为了科研伦理学关注的首要对象,其可能涉及的科研不端行为,如抄袭、剽窃、杜撰、不诚信等行为以及行为产生的根源、表现、危害及对策也随之成为科研伦理学研究的焦点。

李老师通过一个个有趣的科学故事深入浅出地讲解科研伦理对科研人员的基本要求,深得同学们的喜爱。此外,李老师循循善诱、启发式的学习引导模式极大地激发同学们的思考与讨论,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同学们的新奇想法与思想火花不停地碰撞摩擦,甚至出现了课堂抢答的热烈局面。

在李老师的课堂上,不仅教导同学们具体在科研领域里伦理行为的应为、可为和不可为,还能够使同学们获得道德责任感的提升和灵魂的升华:科研人员是社会良知的代表之一,科学家不分地位高低,他们的道德情境是一样的,他们的科研伦理责任是一样大的,因为他们同样都是为全人类的未来发展科学技术,“他们对于我们时代最紧迫的问题,具有专门的本领,也肩负特别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