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导论”,很多人想到的是浅尝辄止、泛泛而谈,而在国科大有这样一门课,它既有“导论课”的宽度,又有“专业课”的深度,更主要的是这门课足够有趣、足够好玩,让人期盼上课就像小朋友期待美味的糖果。说起对这位老师的印象,同学们惊人一致地回答:“有逻辑”、“爱笑”、“有亲和力”,这就是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小海女神”的王海燕教授。
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公管学院王海燕教授为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参加集中教学的学生们开始了《创新方法导论》专业基础课。王海燕教授现任国科大创新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创新战略、科技政策、创新方法等领域的研究曾多次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的制定与科技体制改革。
(图:郑秀梅 )
王老师的创新方法导论是我国“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大趋势下的示范性课程。不了解创新方法导论这门课的人往往会对这门课有一些误解,觉得就是讲授面向技术创新的TRIZ理论。只有深入学习研究,才会懂得这门学问的重要性——它还有面向管理创新的工业工程理论与方法,它紧密结合分享经济、互联网+、零工经济等商业模式热点案例,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
尽管王教授已经对课程内容非常熟悉,但她每次上课前仍花大量时间备课,不断的修改课件,以求精益求精。熟悉王老师的同学都知道,王老师的课有激情、互动非常多,而且她从不坐着为同学们授课。她总是鼓励同学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不便之处,并用所学的创新方法来改进它。王老师用她幽默的语言和经典的案例分析,让同学们感受到原来创新是有章法可循的,我也能创新!
创新的课程需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王海燕教授的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这一特征,“小组讨论”、“翻转课堂”等新式教学形式让同学们的思维潜力彻底释放。王海燕教授还为同学们的研究提供便利条件,帮助同学完善创新作品、形成创新成果并申请专利。她总是说,一个教师,看到学生能够将学术成就转化为成果,才是最大的成就。
(图:郑秀梅 )
到了期末大家恋恋不舍请求加课,许多同学更是将王海燕教授的课列为每周最期待的时刻,课堂上创新思维的碰撞让大家兴奋得“根本停不下来”,直呼“没想到创新方法导论还可以这么玩!”
在信息化的时代,创新方法导论课堂究竟带给同学了什么?我们的体会是:“相对于碎片化理论学习,培养系统的创新思维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