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国之大者,践行使命担当” ——国科大公管学院党总支与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党委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成功举办

  • 发布者: 徐崇
  • 作者: 文/边郑珊 郑润廷
  • 创建时间: 2025-04-25
  • 164

       2025年4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国科大公管学院”)党总支、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党委联合主办的“胸怀国之大者,践行使命担当”主题党日活动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举办。来自两校的70余名同学齐聚一堂,通过“思政名师讲堂”专家报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分享会、参观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等形式,夯实理想信念,奋发挺膺担当。主题党日活动特别邀请国科大原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原副局长、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原党委书记王颖讲授“思政名师讲堂”第一课。国科大中丹学院院长、公管学院原副院长王海燕,公管学院党总支书记邢丽出席活动并讲话。活动由国科大公管学院高年级学生第一党支部、2024级新生党支部和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2024级研究生经济法1班党支部共同承办。

 肩负使命担当:在科教融合坚定创新之路

       邢丽对参加活动的两校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本次活动是北京市样板党支部建设的系列活动之一,旨在通过构建多维度、深层次、宽领域的思政教育平台,引导青年学子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深化理论认知、强化使命担当。希望同学们珍惜两校资源融合带来的成长机遇,跨专业、跨领域拓展思维边界,在对话交流中产生更多的思想碰撞和智慧火花。

       王颖以《遵循科技底层规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题,讲授“思政名师讲堂”第一课。她深入剖析了科技创新的本质规律与底层逻辑、科学研究的时代特征与国际动向,并详细解读了我国关于科技创新的政策要求。她强调,科技创新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基础研究已经成为主要国家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任务牵引、需求导向和创新链融合成为主要国家关注的焦点,国家间基础研究的竞争已经上升为由基础科学、基础研究机构、基础研究设施、基础研究人才构成的体系化能力竞争。她指出,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科技人才队伍,但顶尖创新人才仍显不足,在此背景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重要论述,对补齐人才短板、提升创新水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大意义。她勉励同学们,要遵从科技发展的底层逻辑,了解科技发展的历史和规律,在服务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实践中勇立潮头、建功立业。

       王海燕介绍了中丹大楼微能耗、智能化的特色建筑理念以及中丹学院的基本情况。在交流讨论环节,王海燕强调,新时代青年学子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主动关注政府工作报告等国家大事中的公共议题;要深刻认识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思政教育也可以是生动活泼的,与科研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要对自己所学习的学科、专业历史有所了解,可以通过回顾历史的发展脉络,寻找未来的研究方向。她希望,两校学生能够在此次主题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

对话精神谱系:教育家精神激荡青春理想

       下午,两校学生围绕“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不忘初心跟党走”主题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分享会。本次分享会将张晋藩、应松年、陈光中三位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的生平事迹作为蓝本,通过主题汇报、自由研讨等形式,深入挖掘青年成长成才的精神内核。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24级经济法1班党支部书记杨尊蛟鼓励同学们,要学习教育家身上“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用一生来践行跟党走的理想追求,用满腔热爱回馈祖国和人民。

 追寻科学家足迹:实践课堂感悟精神光辉

       活动最后,全体师生走进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在专业讲解员带领下,大家近距离观看首颗人造卫星模型、元勋手稿、科研仪器等珍贵展品。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生动再现了老一辈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家国情怀。

       本次党日活动以“理论+实践”“历史+现实”的立体化教育模式,搭建跨校联学平台。这既是一次红色基因的传承之旅,更是一堂生动的国情思政课。两校同学纷纷表示,将以教育家情怀为引领,赓续“两弹一星”精神血脉,在服务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与法治中国的征程中书写青春答卷。

王颖讲授“思政名师讲堂”第一课

王海燕发言

邢丽发言

两校师生在中丹大楼合影留念

两校学生汇报学习心得

两校学生在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前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