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4日下午,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2016年度教学研讨会在国科大玉泉路校区办公楼第一会议室召开。公管学院院长方新研究员主持会议,常务副院长穆荣平研究员、副院长叶中华教授、霍国庆教授、院长助理陈建明教授,以及来自政策所、地理所、电子所和校本部的33名任课教师参会。会议专程邀请了国科大教务部部长张元勋参加。
方新首先明确了召开本次教学研讨会的主要目的:公管学院的工作已逐步走入正轨,在教学、招生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显著的进展。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各位老师分享在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把个人的知识与经验变成集体的知识,把个人的体会、想法逐步升华,凝练成组织的知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推动教学工作做得更好。她还提出,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背景下,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发展和建立公管学院,以及如何建设教师队伍。
接下来,张元勋介绍了国科大研究生教学与培养工作。他从国科大研究生培养的历史沿革谈起,对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教学体系、研究生教学改革-新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教学质量保障、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等几个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
叶中华从2015-2016学年开课情况、课程评估等方面介绍了公管学院的教学情况。学院先后组织了四次课程审定,严格把控课程质量。从课程评估和效果来看,授课教师讲课尽职尽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很高。
在教师代表报告阶段,创新发展政策系系主任穆荣平教授(兼)、科技管理系系主任霍国庆教授(兼)、可持续发展政策与管理系陈邵峰研究员、法律与知识产权系唐素琴副教授分别针对各系的教学经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课程设置情况及改进方案等方面作了汇报。
穆荣平以《创新发展政策导论》等课程为例,分享了他们教学小组的经验和体会。他认为搞好教学,建设精品课程,首先要着眼于教材,时机成熟时还要产出自己的精品教材,教学形式上采取讲授加研讨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接受;还要根据课程特点,注重案例教学;此外,教学团队的组建非常重要,团队成员的研究积累组合成课程所需要的知识,并通过多次研讨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他还提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教学对象知识结构上的差异性,适时调整讲授侧重点。
霍国庆首先介绍了科技管理系的构成、培养目标,并由此引伸到课程设置定位的重要性。他特别指出精品课程需具备的四大要素,即热爱教学、持续创新、课程建设和教学经验。最后,他提出了科技管理系课程建设中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如何兼顾专业定位与公共课教学需求,如何发挥科研创新的优势,如何引进和培养一批教学名师,如何系统和持续建设高质量的教材,如何评价并持续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如何实现教学、创新与人才培养的联动,这些问题同时也值得每个学科每位教师去思考。
陈邵峰介绍了可持续发展政策系开设课程的特点:一是跨学科,二是涉及的领域非常宽泛。随之分享了他个人的一些教学经验:在讲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是不是能够接受,接受程度怎么样,以什么样的方式接受等,将知识进行梳理、使其条理化,最后凝练成比较简洁的观点或者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另外还需适当结合前沿动态,进行一定的更新;在介绍抽象理论的时候,结合研究过程中积累的大量图形、数据和图表,尽可能通过一些举例或者浅显通俗的语言表达,让理论和直观感受充分地融合起来。
唐素琴介绍了法律与知识产权系承担的课程任务和教学情况。法律与知识产权系共开设五门专业核心课、三门专业普及课、两门专业研讨课和一些选修课等,此外还承担了全校一千多工程硕士的知识产权必修课,充分体现了院所融合,课程设置更加全面。在课程中,主要通过法律条文结合案例研讨,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提升。她提出,法学,尤其是知识产权学科知识的更新速度特别快,因为法律会不断的修改,这要求任课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跟上国家知识产权、科技法律的发展节奏。
陈建明介绍了公管学院的招生、培养情况及相关的管理规定。招生方面,通过去年的招生宣传和今年的夏令营活动,招生工作有了新的起色,生源质量明显提高。未来要不断提高招生工作的规范性。学生培养要把好开题、中期、预答辩和答辩这四个关口,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在随后的会议讨论中,张林秀研究员、王富良研究员、温珂研究员、周建中研究员、池宏研究员、李建平研究员、罗先觉副教授、李真真研究员、段异兵研究员等任课老师,就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遇到的问题、课程设置及改进方案等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最后,穆荣平进行总结性发言。他指出,公管学院已成立一周年,作为一个新建学院,最核心的问题是课程体系。应根据学院成立时设计的建设方案、规制以及发展目标,来统筹考虑课程体系建设;其次,要把课程变成教材,而且要成为精品教材;再次,在讲课和交流过程中,要思考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