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公管学院陈凯华教授团队在顶级期刊《管理世界》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 发布者: 徐崇
  • 创建时间: 2024-02-19
  • 941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科研人员作为科技人才队伍中的重要主体,是塑造新质生产力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深刻影响着国际科技与产业竞争格局。然而,科研人员跨国流动方式日趋多元化且其背后的影响机制愈发复杂,为我国加快推动海外高端人才回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带来诸多挑战。因此,科学研判长历史周期下科研人员的跨国流动规律、流动格局及其影响机制,对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凯华与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博士研究生赵彬彬、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特别研究助理张超博士合作完成的《全球科研人员百年跨国流动规律、格局与势差效应——基于Scopus科学文献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文,在《管理世界》2024年第2期刊发。研究过程中,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丁毅提供了数据处理方面的相关建议和支持。

  该研究基于1920~2020年232个国家和地区近8100万篇科学文献数据,刻画和描述科研人员百年间跨国流动规律与格局,并提出势差效应来揭示国家间知识基础、经济条件和空间集聚等相对优势差异对全球科研人员跨国流动行为、规律与格局的动态影响,回答了后发国家如何发挥势差效应来构筑科研人才竞争相对优势并向发达国家进行科技追赶的重要问题。研究发现:(1)随着科研人员跨国流动强度周期性波动上升,小世界网络特征、“中心-外围”结构和空间动态集聚效应愈发明显,形成了向开放式流动格局演变、人才回流和环流趋势不断加强的跨国流动格局;(2)知识势差和经济势差对科研人员跨国流动规模具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网络位势差对科研人员跨国流动具有促进作用且其效应受到东道国(母国)网络位势的正向调节,3类势差效应表现出明显的流动周期、流动类型和流动格局异质性;(3)基于中国情境的分析表明,知识势差促进了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科研人员的双向流动,经济势差促进了我国科研人员回流,而网络位势差促进了国外科研人员流入和我国科研人员回流。研究揭示了我国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和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的相对优势,为我国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根基提供了实践思路和政策启示。

  原文信息:陈凯华,赵彬彬,张超.全球科研人员百年跨国流动规律、格局与势差效应——基于Scopus科学文献数据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24,40(0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