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建议危化企业属地管理要和权属管理结合

  • 发布者: 徐崇
  • 创建时间: 2015-09-22
  • 1735

        如何协调城市的安全和发展?对于危化品,未来城市该如何管理?为何“8·12”事故产生如此大的损失?今天上午,法晚采访人员专访研究应急管理和风险评估与预测预警、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安。

  粗放型安全管理 带来事故隐患

  法晚:据报道,此次爆炸事故,仅汽车损失就预估达40亿元。为什么这次危化品爆炸事故损失如此之大?

  陈安:直接原因是造成爆炸的危化品种类复杂、数量大,而周边受影响的居民规模大,接警后前往救援的消防官兵人数多。

  这些直接原因的背后则是港口仓库的布局过于集中。这里的“集中”,一指仓储面积大,各类物品都在同一个区块堆放;二是危化品这种不宜过度聚集的业态过分集中。

   业态集中固然可以使得新城区显得整齐容易管理,但是,一旦出现问题也会产生连锁反应,就如原子弹的“链式反应”一般,只要有能量释放,就会开启下一个 “能量之门”,使更多能量得以同时释放和涌出,结果就不可控制了。而我国多数新城区设计都属于同类业态的高度聚集,带来规模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安 全隐患。

  法晚:为何会发生此类灾难事故?

  陈安:布局是城市管理的事情,而企业脱离正常轨道非常规、超越式发展则 是相关管理机构的事情,我们已经注意到瑞海公司的经营范围,从不包括危化品,到包括多种类大规模危化品经历了较短的时间,后来危化品安全检查披露出来的问 题也很多,管理过程根本就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来。

  所以,每每在事故发生后,审视之前的日常过程控制,都会痛心道:“出事是必然的,不出事才是偶然的。”

   当我们看到现象以为背后的原因很复杂时,却往往发现原因其实无非是焊接质量问题、闭塞区间里居然同时出现两辆车这类简单纰漏。根据专家的分析,如果排除 人为破坏的因素,天津危化品爆炸事件最初的源头可能只是起源于自燃,而粗放型的安全管理则为自燃等事故埋藏了安全隐患。

  充分的信息 是应急判断的重要基础

  法晚:在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领导曾说,“这次事故处置工作非常复杂,既要灭火,又要救人,还要防化,许多问题我们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次爆炸事故发生后,遇难和失联的消防人员已达百人。为何造成大量消防人员伤亡?

  陈安:基本信息缺失,是造成第一时间前往事发地的消防官兵大量伤亡的重要原因。当然,对于应急指挥官而言,面对火情,公安消防战士冲在前线,但是,应有充分的信息作为应急判断的重要基础,哪怕信息不见得完备。

  如果在指挥的过程中,能有一分钟的时间让指挥官了解火灾燃烧的物资究竟为何物,它周边的堆场里又有何物,勇敢救援的同时临机决策就会更准确些。现在,各行业都流行“大数据”,而在实践中,我们的小数据还是不健全的,至少没有快速到达消防指挥员那里。

  危化品企业 当实现公开透明

  法晚:许多专家表示PX项目是安全的,但是为什么公众对此缺乏信任?

  陈安:其实,在这个基础教育普及的时代,人人都知道我们在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从服装鞋帽到生活用品,都是从危化品而来,或经过危化品的处理。

  人们害怕身处危化品生产制造区域的周边、反对周边建设包括PX化工厂之类的企业,他们反对的并非是规范管理下的危化品生产,而是担心因为细节管理不到位而带来的风险。

  很多化学家或化工专家做了大量的关于危化品生产不必然造成灾难的科普,在很多国家,危化品的安全生产和运输存储也是能过得以实现的,所以,“邻避效应”的味道也就逐渐变淡。

  但目前我国部分危化品企业的建设与生产,没有实现对公众公开与透明,而与此同时,一次次发生的化工事故又加剧了人们的不信任。

  所以,一旦实现了规范管理,自然会得到接受和认可。

  属地管理要和权属管理结合起来

  法晚:针对一些危化品工业,未来城市布局该如何发展?

  陈安:说到未来保障危化品生产、存储、运输安全的做法和措施,根本是要确立更为准确和规则、规范和标准,并将这些措施的执行放置于政府和公众的监管之下,这需要机制创新。

  假如我们要治理上游的水污染,如果机制设计得能让下游受影响的公众或机构有能力全天候监控上游企业和城市的排污,就有希望。监督机制如果不是由利益相关者实施,即便开始能依据责任心起到一定作用,久而久之机制也会失效。

   其次,要设计出“本质安全”的保障策略和措施,所谓本质安全,就是即便出现操作失误也不至影响大局,出现风险苗头。比如切纸机,以前时有发生操作者切到 手指的事故,后来改为落刀的基本条件是两只手同时操作机器,就不再存在切手的问题,这就是“本质安全”的概念。这一设计理念看似简单,但是核武器的设计也 采用了这个原则。

  危化品的生产、存储、运输环境都有可以改进成“本质安全”的环节,尽管不可能所有的环节全部变成本质安全,但是也要相对于缺乏更安全设计的环节更好。

  第三,属地管理要和权属管理结合起来。我们国家的应急机制,在现行法律里确立了“属地管理”的基本原则,之前一直是“权属管理”,就是“谁家的孩子谁抱走”,之所以有这个改变是因为“闹事孩子的父母可能不在跟前”,所以需要“就近先抱走”。

  但是这个原则就可能造成如天津危化品爆炸救援中的消防员大量牺牲现象,这就需要将“权属者”的管理身份也和“属地”结合起来,使指挥不是单一的,而是前线总能在参谋部的决策支持下进行指挥,即使有些不准确,也会避免一些简单的错误。

  建立风险管控和高效应急机制

  法晚:针对天津爆炸事件,各地开始进行检查,怎么看待?

  陈安:从更大的方面说,未来城市发展继续扩展当前城市的做法,而不是创建新城市,还是值得商榷的。

  依托原有城市建设新区虽然有各种各样的优点,比如城市管理能力会有延续或仿制,但是,这样做的可能也使得城市管理者无暇对所辖城市的细节进行控制,天津“8·12”事故的指挥部在事后几日才公布就是一个例子。

  当然,就事论事而言,今后的企业在规定范围内经营,基本的安全规范要严格遵守,禁绝危化品自燃的空间,信息要实现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和应用,是这次事件要吸取的。

  但是,仅仅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全国范围内的化工大检查又要开始了,安全检查能解决当下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应建立风险管控和高效应急机制,才能解决长久性问题。

  目前关于危化品的生产、运输等环节的规章制度基本比较完善,但是,对于危化品的储存和生产的数据都在企业手里掌握,而区域的管理部门却掌握不多。

  一旦发生事故,管理部门却因无法掌握详尽的具体信息,使得救援和处置发生危险。所以,应建立相应机制,让危化企业按时向管理部门汇报生产相关数据,管理部门也应当定期检查。

  大连2002年空难导致112人死亡,其原因是有旅客带上了汽油这样的违禁品。随后,民航总局乃至全世界的航空运输界规定带液体饮品的旅客必须开瓶自饮,这就是机制创新;而后来彻底禁绝随身行李里的液态物就是“本质安全”。

  各行业之间要交流风险与应急的经验,即便那些经验看上去并不直接相关,化工领域应该具备这样的学习能力,从各个不同行业里学到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