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国庆:中国已形成了较为有利的创新与创业平台体系和文化氛围
    《纲要》的战略部署清晰有序,任务目标明确合理。根据《纲要》提出的“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2030年和2050年,要分别达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3个目标,而每个目标都与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相呼应,并为后者提供支撑。
  • 穆荣平:转变发展理念的核心是一切从创新角度思考问题
    围绕“非对称赶超战略与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主题,穆荣平认为最重要的几个词汇有:第一,转变国家发展理念;第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第三,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第四,聚焦重大政策问题。
  • 尹锋林:国家应建立普惠式青年双创工场
    “刚毕业的大学生及研究生是最富热情、精力和能力的群体,知识储备也最新,还与高等院校及研究所的科学家有着广泛联系。国家重点扶持这些青年‘双创’人才有助于大幅提高‘双创’的成功率。”日前,中国科学院大学公管学院副教授尹锋林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国家应建立普惠式的“双创”工场,以聚集和培育青年“双创”人才。
  • 潘教峰:建设一个创新友好的社会
    建设一个创新友好的社会,要从树立创新发展理念、营造创新环境、革新教育方式、提高全民素质、建设创新平台、发展创新文化等方面做出努力。
  • 何传启:全面小康不容易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央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从“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致经历了30多年的演进。
  • 潘教峰: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 穆荣平:国家实验室建设要瞄准核心竞争力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来,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党的五中全会报告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标志着国家实验室已经成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迫切需要解放思想,进一步明确国家实验室定位、建设重点和运行管理机制。
  • 方新:建议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
    “有些政策想借鉴国外经验,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是照搬。比如说去年证监会的熔断机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国科大公管学院院长方新3月8日在北京团全团会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她建议,应将“不断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
  • 霍国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之间存在耦合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全球大国崛起之间存在耦合性,通常的规律是,一个国家首先通过制度创新激发了创新活力和促进了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成果的规模性应用带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成长则有效提升了该国的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大国崛起的基础。据此,建议我国要重点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研究体系,要不断完善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协同发展机制,要有效促进...
  • 王毅:抓住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
    为应对新的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需要采取综合解决方案来克服系统障碍,重塑我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一是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制定好“十三五”规划以及中长期规划,在资源配置、经济政策上予以保障,夯实创新基础,在“中国制造2025”优先领域的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上有所作为。二是通过制度变革,跨越部门之间的障碍,基于数字网络技术,打造贯通设计、生产、消费、服务的产业链和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