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变现”,要分享价值更要契约精神
    刘朝建议:《意见》若要落地有声,中央层面要自上而下解除束缚,如教学评估、学位点评估等以负向激励为主的评估指标体系,明确破除对各种高校排名的迷恋、对国家各类基金的过度倚重、对学术论文量化指标或明或暗的依赖,尤其是领导层对短期效应和政绩的层层期待。
  • 李志红:如何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
    科研人员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如何有效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热情、激情与潜力,是开展好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因而,社会需要高度关心科研人员的成长与生活,最大程度减少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作为科研人员自己,也要能够处理好大家与小家的关系,从而实现大我与小我的价值。
  • 穆荣平:科技强国能力建设的政策思考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创新驱动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科技强国建设是中国服务世界能力提升的历史过程。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不仅意味着中国能够不断涌现出原创性科学思想和前沿技术,而且体现在中国原创性科学思想和前沿技术在世界科学技术领域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标志...
  • 让科研人员凭聪明才智和创新成果富起来——解读《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
    刘朝:《意见》扩大了正向激励措施,尊重知识和人才、鼓励创新的导向性作用突出,既破除了阻碍教学科研人员创造力的部分显性障碍,也触及了一部分隐性障碍。科技成果产权长期激励、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是《意见》的最大亮点。
  • 张林秀:“精准扶贫”须关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健康
    国际经验表明,公平发展和较高的人口素质是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国家成功转型的重要条件,也是最终消除贫困的必要条件。然而,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中心及合作者近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在贫困地区,学生在初中阶段辍学问题严重,能够完成高中阶段教育的也相对较低。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差异极其显著,对我国未来成功转型和消除贫困将形成一定的制约。造成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教育差异有诸多...
  • 万劲波:按科技创新规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给科研人员“松绑”。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万劲波看来,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一直是科技体制改革的焦点问题。这个问题的妥善解决,直接关系着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的顺利实现。
  • 潘教峰:开启未来30年科技新征程
    展望未来,承载着国家意志、人民期盼、时代要求的中国科技航船,将沿着“三步走”的路线图和航向标,势不可当地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 何传启:科学家需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关键科技难题
    “科学无国界,技术有专利。科学家有祖国,国际间有竞争。”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认为,在基础研究领域,科学家需要把论文发表在世界顶级科学杂志上,在世界科技前沿为祖国争光;而在应用和开发研究领域,科学家则需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关键科技难题,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 霍国庆:将转化成效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
    “科研项目管理体制需要改一改,可采用延后评价的方式,在科研成果实现转化和取得产业化成果后,再综合做出评价,而不是唯‘SCI’论。”霍国庆说,只有真正将转化成效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才能真正促使研究“接地气”,才能使成果转化成为创新创业的“有源之水”。
  • 潘教峰:补上关键核心技术短板
    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重要的是要认识和依循技术的属性和规律,要认识和遵循核心技术突破的规律,加强核心技术转化应用,在开放中推进自主创新,用好国际创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