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凯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亟须提升科技软实力
    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是我国科技事业较长时期内的核心发展目标。2016年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地正式吹响“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号角,明确提出,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 李真真:推进科研伦理治理体系建设: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而科研伦理则被认为是制约这把双刃剑的最好武器。如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伦理研究却相对滞后,这种情况已引起各国政府、科学家、伦理学家、法学家等的重视。然而,科研伦理既有通用的准则,也受到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影响。那么,如何加快设立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和科学技术发展现状,...
  • 穆荣平:中国创新发展回顾与展望
    在第十四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会上,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穆荣平研究员作了《中国创新发展回顾与展望》的大会报告...
  • 穆荣平:健全国家创新体系
    科学技术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福祉。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习近平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 陈凯华、于凯本: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核心的国家科研体系
    国家实验室主要围绕国家使命,从事基础性和战略性科研任务,通过多学科交叉协助,解决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问题。《专项规划》指出,国家实验室是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是面向国际科技竞争的创新基础平台。建设国家实验室有助于提升我国战略性和前瞻性科技能力,强化科技竞争力和话语权,是我国实现科技强国梦的必然选择。
  • 刘云:科技评价活动应回归价值判断
    当前,科技界反映科技评价工作存在“八重八轻”现象: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短期轻长远、重跟风轻探索、重基础轻应用、重理论轻技术、重个人轻团队、重成果轻推广。尤其是评价目标不明确,不注重分类评价,用论文数量、影响因子及引文指标代替科学价值,行政干预或代替学术评价,专家评价重形式、走过场,外行评价内行,评价指标单一化,评价标准定量化,评价方法简单化,评价结...
  • 肖尤丹、李慧敏:全面升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关键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2017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这是党中央在新时代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是做好知识产权保护...
  • 温珂、郭雯、何宏:变革发展中的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
    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以下简称亥姆霍兹联合会)是由18个国家实验室联合构成的德国最大、官方色彩最浓的科研机构,以筹划、开发和运行大型科研装备和开展前瞻性中长期前沿交叉学科研究为特色。其发展变革,对我国建设国家科学中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王毅:开启我国自然生态保护新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是今年9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公布之后,对国家公园定位和作用的进一步明确,指明了我国未来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要方向。这也标志着我国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取得积极进展,国家公园体制的顶层设计初步完成,国家公园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 潘教峰:国家高新区也需要创新组织模式
    我们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以往的资源配置方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价值创造方式,推动研发、设计、制造、管理模式变革。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中国“新四大发明”除了高铁之外,其他三项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都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密切相关。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例,人工智能并非某种单一技术,或者几种技术的简单组合集...